1.尿液浓缩
当饮水量减少或者身体处于脱水状态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产生以保存水分,导致尿液中的矿物质浓度增加,从而形成结晶并进一步发展成结石。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来缓解症状,如增加水分摄入量、限制钠盐摄入等。
2.尿道梗阻
尿道梗阻是指尿道内出现异物或病变组织导致排尿通道受阻的情况。若存在尿道狭窄、肿瘤等问题,则可能导致尿液无法顺利排出而滞留于体内,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尿道结石。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例如经尿道膀胱镜下前列腺电切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
3.尿道损伤
尿道损伤后会导致局部黏膜破损,容易使细菌侵入尿道,引起炎症反应,进而促进结石形成。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比如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
4.尿道异物
如果将异物塞入尿道中,可能会对尿道造成刺激和损伤,引起炎症反应,进而诱发尿道结石的发生。取出异物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可通过尿道探子或镊子直接取出。
5.尿道炎
由于炎症因子刺激尿道黏膜,可导致其充血水肿,易发生上皮脱落,脱落的上皮细胞与结晶体结合,逐渐形成结石核心,加上致病菌产生的蛋白分解酶作用,促使无机盐类沉积而形成结石。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那雄胺片、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监测结石大小变化,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憋尿,以免加重病情。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阴部清洁,以减少尿道炎的发生风险。

北京协和医院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尿石通丸
盐酸黄酮哌酯片
左氧氟沙星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