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为什么脑出血大多数人都抢救不过来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脑出血后抢救困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颅内肿瘤、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因导致的。这些因素使得脑出血后脑水肿严重,颅内压增高,容易引起脑疝,导致迅速的神经功能恶化,从而抢救难度增大。
1.高血压
当患者存在高血压时,会导致脑部血管壁压力增高,长期如此容易引起脑血管破裂,从而导致脑出血。脑出血后会引起颅内压升高、脑水肿等病理变化,严重时可导致脑疝形成,压迫生命中枢,引起呼吸循环衰竭。控制血压是预防脑出血的关键,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片等。
2.动脉硬化
由于血脂代谢异常等原因导致脂质沉积于动脉壁内,逐渐形成粥样斑块,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当病变部位出现破损时,易诱发脑出血的发生。脑出血发生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和神经组织,产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动脉硬化的治疗主要是改善生活方式和使用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钙片、辛伐他汀片等。
3.颅内血管畸形
颅内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包括动静脉瘘、海绵状血管瘤等,这些畸形可能导致局部血管壁薄弱,在某些因素作用下破裂出血。出血量较大时,会迅速形成血肿压迫周围正常结构,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针对颅内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或介入栓塞,其中介入栓塞是一种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送至畸形团处进行填塞。
4.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生长过程中可能会侵犯到周围的血管,造成血管壁损伤,进而引起脑出血。肿瘤引起的脑出血可能伴有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颅内肿瘤的治疗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旨在直接去除肿瘤组织。
5.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机体凝血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止血功能受损,此时轻微创伤也可能导致脑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脑出血往往出血量较少,但可能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健康构成持续威胁。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方法取决于其原因,可能包括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使用抗纤溶药物或骨髓移植等。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高血压的风险。同时,注意均衡饮食,避免高脂食物,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若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应避免进行可能导致出血的活动,如拔牙或进行外科手术,并按医嘱服用维生素K或其他凝血辅助剂。
66
2024-04-0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