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排卵期出血,可能会引起感染、影响受孕、诱发妇科疾病等。
1、感染
排卵期出血是指在规律的两次月经中期,出现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由于排卵所致的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部分女性的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持,而出现子宫内膜脱落的情况。如果出血量比较多,且出血时间比较长,可能会导致宫腔内感染,引起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
2、影响受孕
如果排卵期出血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变薄,使受精卵不易着床,或者是着床后,子宫内膜的环境不良,不利于胚胎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受孕。
3、诱发妇科疾病
如果排卵期出血的情况比较严重,且出血量比较多,可能会导致宫颈黏液栓出现脱落的情况,使阴道的酸性环境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疾病。
除了上述影响以外,还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影响。如果出现排卵期出血的情况,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妇科就诊,进行宫腔镜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等检查,以明确具体的情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