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活动度偏低代表存在外源凝血问题或肝功能问题。
1、外源凝血问题:正常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值为12至14秒范围内,活动度按百分比计算为75%至100%范围内。凝血酶原活动度偏低,常见于外源凝血问题。外源性凝血通常是在有组织损伤时启动,启动时凝血酶原活动度偏低,可导致凝血功能下降。2、肝功能问题:常见于肝功能异常,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肝脏是机体重要的造血和血液循环器官,出现异常时,即可导致血液系统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引起凝血酶原活动度偏低。
出现凝血酶原活动度偏低时,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下一步检查,明确病因,积极治疗。
1、外源凝血问题:正常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值为12至14秒范围内,活动度按百分比计算为75%至100%范围内。凝血酶原活动度偏低,常见于外源凝血问题。外源性凝血通常是在有组织损伤时启动,启动时凝血酶原活动度偏低,可导致凝血功能下降。2、肝功能问题:常见于肝功能异常,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肝脏是机体重要的造血和血液循环器官,出现异常时,即可导致血液系统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引起凝血酶原活动度偏低。
出现凝血酶原活动度偏低时,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下一步检查,明确病因,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