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依据,主要包括肝功能检查、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结果等。慢性肝功能衰竭是指肝脏功能逐渐发生损害,肝脏出现不能满足机体代谢,以及不能解除肝功能损害的病理状态,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药物或毒物中毒等情况。
1、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是判断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主要依据,包括血清酶、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其中,血清酶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等。胆红素是判断肝脏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白蛋白是肝脏合成蛋白质的重要物质,可以反映肝脏功能的状态。凝血酶原时间是指通过人工模拟外源性凝血机制检测肝脏凝血功能的时间,可以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
2、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症状
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尿少、皮肤瘙痒等症状。其中,腹胀是由于肝脏损害严重,导致胃肠道淤血所致。另外,由于肝脏合成功能下降,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皮肤黏膜黄染、皮肤瘀点瘀斑、皮肤干燥、双下肢水肿等症状。
3、肝功能检查结果
根据肝功能衰竭的严重程度,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减退或衰竭的情况,此时可能会出现白蛋白降低、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结果。
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干扰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也可以通过肝移植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在饮食上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有助于提高抵抗力。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避免饮酒,以免加重肝功能损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