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粘膜病变是指直肠黏膜发生病变,常见有直肠炎、直肠息肉、直肠癌等。
1、直肠炎
直肠炎是由炎症性肠病、感染、放射治疗、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引起的直肠内壁的急慢性炎症。患者多有里急后重、排便疼痛、便血、腹泻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治疗。
2、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是指从直肠黏膜表面凸向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直肠息肉较小时,症状一般不明显,较大时可出现腹泻、便秘、腹痛等表现。如果息肉离肛门较近,在排便时可能会脱垂,出现里急后重的症状。直肠息肉一经发现需立即进行手术切除,以免发生病变,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肠镜下手术、传统手术切除等。
3、直肠癌
直肠癌是指从直肠黏膜表面凸向肠腔内的恶性肿瘤,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大便性状、排便习惯改变,以及下腹疼痛、便血等症状。直肠癌的治疗方式需根据患者病情决定,一般对于低位的直肠癌,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或者通过肛门进行切除。而对于高位的直肠癌,则需要通过腹腔镜或者开腹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淋巴结。
除了以上原因,还可能是肛乳头瘤、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