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血小板平均体积和大血小板比率偏低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贫血等疾病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正常现象
如果患者平时生活中饮水过少,可能会导致血液浓缩,从而出现血小板平均体积和大血小板比率偏低的情况。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患者可以多喝温水,多吃富含水分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西红柿、黄瓜、猕猴桃等,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2、再生障碍性贫血
可能因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可能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减弱,从而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会影响骨髓造血功能,使血小板生成减少,从而出现血常规血小板平均体积和大血小板比率偏低的情况。患者可遵医嘱口服司坦唑醇片、达那唑软胶囊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注意多加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白血病
如果长期接触苯以及含有苯的有机溶剂,可能会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从而诱发白血病,会影响血小板的生成,从而出现血小板平均体积和大血小板比率偏低的情况。患者可遵医嘱口服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注意放松心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肿瘤性病变,可能与遗传、理化因素、接触放射线、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西他滨、阿扎胞苷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手术治疗。
5、巨幼细胞贫血
如果长期挑食、偏食,可能会导致体内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元素摄入不足,从而诱发巨幼细胞贫血,会影响骨髓造血功能,使血小板平均体积和大血小板比率偏低。患者可遵医嘱口服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注意合理膳食,适当吃富含叶酸和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菠菜、西红柿等。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