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切除后大便出血多考虑是创面愈合不好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造成的。
1、创面愈合不好
由于肠息肉切除后,创面愈合不好,可能会在排便时导致局部破裂,从而出现大便出血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消炎治疗,能够防止感染,有利于创面愈合。另外,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痔疮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
2、局部感染
如果患者在术后没有做好局部护理工作,可能会导致局部受到细菌感染,从而出现充血、水肿的情况,在排便时可能会出现出血的现象。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抗感染的作用。另外,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氯己定痔疮栓、复方角菜酸酯栓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止血的作用。
3、凝血功能障碍
如果患者本身患有凝血功能障碍,在术后可能会由于凝血功能异常,导致血管破裂,出现大便出血的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上述情况还可能与患者本身患有肠道炎症、痔疮、肛裂等疾病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