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膏药后有水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过敏反应、皮肤破损等原因导致的,需要根据具体原因对症改善。
1、正常现象
膏药属于一种外用药物,主要是通过贴敷的方式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在使用膏药的过程中,可能会使局部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出现有水的现象。如果没有伴随其他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但是要注意局部皮肤的清洁卫生,避免用手抓挠。
2、过敏反应
如果患者对膏药中的成分过敏,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从而出现皮肤刺痒、红肿、丘疹等症状。患者需要及时将膏药取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同时还要避免使用过敏的膏药。
3、皮肤破损
如果在膏药粘贴的过程中,不小心将皮肤划伤,可能会使局部皮肤出现疼痛、红肿、流血等症状。患者可以使用清水进行冲洗,能够缓解症状。同时还要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工作,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除此之外,还可能与药物刺激、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等原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