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脸部抽搐,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但也可能是由于面神经麻痹、抽动症等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建议患儿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原因后给予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1、生理性因素
小儿抽搐常见于生理性因素,主要包括寒冷、紧张、压力过大等,可导致面神经异常放电,引起脸部抽搐。通常为一过性症状,可在刺激消除后逐渐消失。平时应注意患儿的保暖,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可有效避免抽搐的发生。
2、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通常是由于面部神经受损导致面肌瘫痪的情况,患儿会出现一侧面部感觉障碍、口角歪斜、讲话漏风、流涎等症状。对于面神经麻痹的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也可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对于改善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3、抽动症
抽动症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其发生与遗传、心理、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患儿会出现进行性发展的、突发性的、形式多样的运动抽动样表现。如可遵医嘱使用硫必利、舒必利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缓解症状有一定的效果。也可配合医生进行心理治疗,如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
除以上常见因素外,也可能是由于面部痉挛、面神经炎等引起的,应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