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黏多糖贮积症是怎么引起的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黏多糖贮积症一般是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因素、感染因素等原因引起的。

1、遗传因素

黏多糖贮积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黏多糖贮积症,则子女患有黏多糖贮积症的概率会比较高。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注射用青霉胺、注射用重组链球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进行治疗。

2、环境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生活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或者长期接触有毒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导致体内的黏多糖无法正常代谢,从而引起黏多糖贮积症。建议患者及时改善环境,避免长期接触有毒的化学物质。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进行治疗。

3、饮食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食用富含高蛋白、高糖的食物,如牛奶、巧克力等,可能会导致体内的黏多糖无法正常代谢,从而引起黏多糖贮积症。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合理膳食,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西红柿、鸡蛋等。

4、药物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青霉胺、硫酸羟氯喹等药物,可能会导致体内的黏多糖无法正常代谢,从而引起黏多糖贮积症。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停止服用上述药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5、感染因素

如果患者受到细菌、病毒等感染,可能会导致机体内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从而引起黏多糖贮积症。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通过酶活性测定、尿液黏多糖检测等方式明确诊断。如果确诊为黏多糖贮积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66
2021-07-07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