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下肢周围血管病症状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下肢周围血管病的症状包括下肢肿胀、皮肤颜色改变、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或坏疽等,这些症状可能表明下肢血液循环问题,建议及时就医以评估病情和接受治疗。
1.下肢肿胀
下肢周围血管病变时,由于血液循环不畅,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中导致水肿。病变可使静脉瓣膜功能受损,血液回流受阻。肿胀通常发生在下肢远端,如脚踝和小腿。
2.皮肤颜色改变
当血流量减少时,皮肤会因为缺氧而呈现红色或紫色;而在长期缺血后则会变为苍白色。这是由于病变影响了下肢局部的血液循环状态所致。这种肤色变化可能出现在腿部任何位置。
3.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是指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腿疼,休息后缓解,再次行走疼痛又会出现。这可能是由于下肢动脉狭窄或堵塞引起的肌肉供血不足。症状多在走路一段路程后发生,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是该疾病的典型表现之一。
4.静息痛
静息痛通常由严重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引起,此时患处处于持续缺血状态,在安静状态下也会感到疼痛。患者会在不受活动影响的情况下感受到下肢的不适感。
5.溃疡或坏疽
如果下肢周围血管病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足部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溃疡或坏疽。这是由于长期的缺血导致组织营养不良,易受到细菌感染而形成溃疡。这些开放性伤口通常位于脚趾或足底边缘,严重者可能出现肢体末端坏死的情况。
针对下肢周围血管病的症状,可以进行超声心动图、CTA等影像学检查来评估血管状况。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抗凝药华法林钠片、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扩张血管的硝苯地平片、盐酸妥拉唑啉片等;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介入手术,如经皮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不动,以减轻下肢压力,穿着医生推荐的弹力袜也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66
2024-01-23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