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能是由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遗传性血红蛋白合成异常、慢性感染性疾患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铁摄入不足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当摄入量不足以满足机体需要时,会导致血红蛋白数量减少,引起贫血。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菠菜等来改善。
2.铁吸收障碍
由于胃酸分泌减少导致铁离子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从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进一步发展为贫血状态。可以考虑口服维生素C以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3.铁丢失过多
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铁储备消耗过快,无法及时补充而引起贫血。对于出血性疾病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应积极寻找并处理原发病因,例如大便隐血阳性者需行胃肠镜检查。
4.遗传性血红蛋白合成异常
遗传性血红蛋白合成异常是指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分子结构改变,使其功能受损或缺失,进而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出现贫血。患者可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但需要定期监测铁代谢指标。
5.慢性感染性疾患
慢性感染性疾患可能导致铁代谢紊乱,进而影响造血功能,诱发缺铁性贫血。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结核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水平检测以及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66
2024-03-13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