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髓炎的检查主要包括体格检查、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血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等,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体格检查
如果患者出现了头痛、发热等症状,可以通过体格检查的方式来明确是否存在脑膜刺激征等情况。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主要包括脑脊液压力测定、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脑脊液涂片检查等,明确是否存在颅内感染的情况。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头颅CT检查、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等,可以明确是否存在脑部病变,比如脑梗死、脑出血等,也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大小等,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帮助。
4、血常规检查
脑脊髓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可能跟局部的组织受到炎症的刺激有关,容易出现脑组织损伤的情况,此时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指标异常升高,考虑存在颅内感染。
5、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主要是进行脑脊液检查,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如果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则考虑是脑脊髓炎。
一旦确诊为脑脊髓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甲泼尼龙片、醋酸片等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配合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