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和晕厥的区别在于定义、病因、症状、治疗、注意事项等方面。
1、定义
眩晕是指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可伴有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平衡障碍等。晕厥是指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种症状,可能与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因素有关。
2、病因
眩晕的病因较多,如耳石症、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都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眩晕的症状。晕厥多考虑是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或直立性低血压引起的。
3、症状
眩晕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平衡障碍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跌倒、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晕厥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意识丧失。
4、治疗
眩晕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盐酸苯海拉明片、盐酸异丙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是由于耳石症引起的眩晕,还可遵医嘱采取耳石复位治疗。晕厥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由于低血压引起的,还可遵医嘱采取静脉滴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5、注意事项
眩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晕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情绪激动,以免导致晕厥发作,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可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于不适症状的缓解也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