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膀胱出口梗阻
膀胱出口梗阻是指膀胱颈口处发生病变导致排尿通道受阻,引起尿液无法正常排出。若此时进行导尿操作,可能会加重梗阻程度,甚至可能导致膀胱破裂。对于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应首先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如使用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多沙唑嗪等。
2.尿道损伤
尿道损伤后会导致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和肿胀,如果强行插入导尿管会引起疼痛加剧和出血。此外,损伤部位可能有血凝块形成,增加感染风险。轻度尿道损伤可通过自行排尿缓解,无需特殊处理;重度损伤需急诊手术修复受损组织。
3.尿道狭窄
尿道狭窄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或外伤等原因导致尿道腔变窄而引起的排尿困难。此时导尿容易诱发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狭窄程度。对于尿道狭窄患者,可采用经尿道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来缓解症状。
4.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压迫尿道,导致排尿不畅,易出现尿潴留。在此状态下进行导尿,可能会加重对前列腺的刺激,引起剧烈疼痛。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非那雄胺片、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5.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堵塞了尿道,使尿液无法顺利流出,从而导致尿潴留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导尿,可能会将结石推入更深处,加重病情。对于存在尿道结石的患者,建议采取尿道探条取石术、激光碎石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因压力性尿失禁而导致尿液逆流进入膀胱,加重病情。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以减少对泌尿系统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