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诊断与治疗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基因检测等。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必要时进行替代治疗。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于抗胰蛋白酶缺乏,导致蛋白质消化不良,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慢性腹泻、肝脾肿大等。如果患者出现反复肺部感染,则需要进行胸部CT、支气管镜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如果患者出现慢性腹泻,则需要进行大便常规、大便培养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慢性腹泻。如果患者肝脾肿大,则需要进行肝功能、血常规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肝功能损伤。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则需要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肝功能损伤。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则需要进行上述基因检测,明确是否存在基因突变,并根据基因突变的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抑制胰蛋白酶的分泌。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肝移植手术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一些营养物质丰富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66
2021-07-1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