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心、肉桂与桂枝在来源与形态、功效与主治以及使用与炮制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区别。
1、来源与形态
肉桂来源于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和枝皮,经过干燥后得到。肉桂树为中等大乔木,树皮灰褐色,叶互生,呈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其花朵圆锥状,黄色,果实椭圆形,无毛。桂心是肉桂中的一种,特指去掉外层粗皮的肉桂,即“桂通”去掉内外皮的部分。桂枝是中药名,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
2、功效与主治
肉桂具有温中补肾、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腰膝冷痛、虚寒胃痛、慢性消化不良、腹痛吐泻、受寒经闭等疾病。同时,肉桂在西方国家常用于烤制面包、点心和腌制肉类食品。桂心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心腹冷痛、血瘀经闭、胸痹心痛等病症。同时,桂心还能引血化汗化脓,内托痈疽痘疮,益精明目,消瘀生肌,补劳伤,暖腰膝,续筋骨等。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
3、使用与炮制
肉桂和桂心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医嘱进行炮制和配伍。桂枝在使用时一般切成薄片或小段,并需避免与某些药物如附子同时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患者在选择和使用这些中药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嘱进行,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