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贪食行为
贪食症患者由于神经递质失衡导致食欲中枢紊乱,进而出现过度进食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餐前或非正餐时间,且伴随着强烈的饥饿感和进食冲动。
2.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可能源于心理压力或其他情绪问题所引发的应对机制,使个体通过大量摄取食物来缓解内心的不安。患者的饮食模式往往不规律,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摄入过量的食物。
3.无法控制饮食欲望
当个体面对高热量、高脂肪等诱惑性食品时,大脑奖赏系统会被激活,产生愉悦感并增强对该类食物的渴求。这会导致患者难以抵挡美食的诱惑,经常会在明知不利于健康的情况下继续食用。
4.体重减轻尝试失败
由于长期节食或过度运动引起的能量消耗大于摄入,导致体内脂肪储备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从而影响体重下降。即使采取了严格的饮食控制和增加体育锻炼等措施,但仍然会出现体重持续不变或者反弹的情况。
5.频繁呕吐或滥用泻药
频繁呕吐或滥用泻药是为了消除过多摄入的食物带来的不适感,如腹胀、恶心等。这些行为会损害消化道健康,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等问题。
针对贪食症的诊断,可以进行精神状况评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措施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治疗,常用抗抑郁药有舍曲林、氟西汀等。建议关注自身营养状态,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