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脑出血病人昏迷不醒怎么办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脑出血病人昏迷不醒可以考虑亚低温治疗、降颅压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脑保护剂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立即就医。
1.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通常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头部冰帽、体表散热装置等,在特定时间段内将核心体温控制在32-34℃之间。此措施可减少大脑代谢率,延缓神经元损伤后的进展,适用于急性期脑损伤患者。脑出血后处于昏迷状态时,由于脑细胞受损,代谢异常活跃,导致脑水肿加重,进一步压迫脑干,使意识障碍加重。此时使用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脑代谢,减轻水肿,缓解病情恶化。
2.降颅压治疗
降颅压治疗包括使用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以及利尿剂口服,具体剂量和方案需根据患者体重调整。这两种药物通过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降低血管通透性来降低颅内压力。脑出血后会导致脑水肿,引起颅内高压,压迫脑干而出现昏迷。降颅压治疗有助于缓解脑水肿,减轻对脑干的压力,改善意识水平。
3.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通常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每日固定时间服用。这类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活化及聚集,预防新的血栓形成,促进已形成的微血栓溶解。脑出血后,血液进入脑实质,形成血肿并压迫周围组织,影响脑干的功能。抗血小板治疗可以稳定已经形成的血块,防止新血块形成,从而减少对脑干的压迫。
4.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主要包括华法林、达比加群酯等口服抗凝药,需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这些药物通过阻止凝血因子的作用来延长血液凝固时间,对于存在深部静脉血栓或肺栓塞风险的患者有益。但同时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必须谨慎使用。脑出血后,凝血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容易发生再次出血,所以应避免使用抗凝药物。
5.脑保护剂
脑保护剂种类繁多,包括自由基清除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等,根据其作用机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脑保护剂旨在减少脑细胞损伤,促进其修复和再生。脑出血后,脑细胞受到缺氧、炎症反应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坏死,进而影响脑干的功能。脑保护剂可以减缓这种损伤过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处理脑出血引起的昏迷时,应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疗团队的评估和治疗。此外,建议采取适当的康复训练,如针灸、肢体被动运动等,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66
2024-01-2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