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尿蛋白偏高的危害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尿蛋白偏高可能表明存在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或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等疾病。
1.肾炎
肾炎是由免疫介导的炎症过程导致肾脏损害,肾脏功能受损后无法正常过滤血液中的蛋白质。可能导致水肿、血尿、高血压等,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
2.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由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的改变,导致血浆白蛋白从尿中丢失。易出现营养不良、感染等问题,长期发展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
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因为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微血管病变,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患者可能出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或肾功能逐渐恶化,严重者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4.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肾病是指由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长期血压升高会导致肾小动脉硬化和肾实质缺血。可能会有夜尿增多、浮肿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可致肾功能减退甚至肾衰竭。
5.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疾病活动期可出现肾脏受累的情况。症状包括面部红斑、疲劳、关节痛、皮疹等,还可能伴随肾炎的症状如尿液颜色变化、泡沫尿等。
若尿蛋白水平持续偏高,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肾功能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潜在的肾脏疾病。
66
2024-02-05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