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血小板增多症是怎么引起的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血小板增多症可能是由巨球蛋白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恶性浆细胞增殖性疾病,由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度产生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这会导致血小板滞留和活化,进而引起血小板计数升高。对于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硼替佐米、伊沙佐米等药物进行化疗。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造血干细胞功能异常所致的一种以红细胞持续显著增多为特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此时骨髓腔压力增高,抑制了巨核祖细胞向巨核细胞发育,使血小板生成减少,但生存期延长,因此出现血小板数量代偿性的增高。对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可以考虑遵照医生的意见进行放血疗法,即通过静脉抽血的方式将多余的血液抽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液浓度。
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由JAK2基因突变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紊乱,导致巨核细胞增生,血小板生成过多。这种疾病通常伴有血小板寿命缩短,因此需要补充新的血小板。针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上常采用干扰素α-2b注射液、达那唑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由于无效造血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继而发生感染、出血和贫血等症状。骨髓内纤维组织增生,影响巨核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为了补偿其不足,机体会代偿性的使血小板数目增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可配合医生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来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5.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由于9号染色体长臂和22号染色体短臂之间发生易位,形成费城染色体,导致酪氨酸激酶过度表达,促进细胞增殖。这些异常细胞包括原始粒细胞和幼稚粒细胞,它们不能正常工作并积累起来,占据骨髓的空间,从而减少了成熟血小板的产生空间,使得成熟的血小板难以从骨髓释放到血液中,造成血小板偏高。对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可以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达沙替尼片等靶向药物进行针对性处理。
建议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必要时,可能需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以评估病情。
66
2024-02-2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