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新生儿不完全性肠梗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新生儿不完全性肠梗阻可能是由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胎粪栓塞、粘连性肠梗阻、肠道扭转、巨球蛋白血症等病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1.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
由于遗传因素或其他未知原因导致胎儿时期肠道发育不全或畸形,使部分肠腔狭窄或闭锁,影响食物和液体通过,进而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针对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引起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如小肠切开术、盲袋形成术等。
2.胎粪栓塞
当新生儿存在胎粪淤积时,在分娩过程中胎粪可能被挤入肠腔内形成固体团块,导致部分肠管堵塞,从而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对于胎粪栓塞所致的不完全性肠梗阻,首先需要禁食禁水,然后进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肠道压力,促进胎粪排出。
3.粘连性肠梗阻
主要是因为腹膜炎、腹部创伤等原因导致肠道壁之间发生粘连,当粘连带压迫或牵拉肠管时会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现象。粘连性肠梗阻可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包括禁食禁水、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肠道扭转
当新生儿的肠道突然扭转超过180度时,会导致肠腔狭窄甚至完全阻塞,引发不完全性肠梗阻。若确诊为肠道扭转,则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肠切除吻合术、肠短路吻合术等。
5.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可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血液循环,进而诱发肠系膜血管缺血,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烷化剂进行化疗,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利妥昔单抗、奥比帕利等生物制剂靶向治疗。
建议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或超声波检查。同时,应遵循医嘱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等,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66
2024-01-0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