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粪结石是怎么得来的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粪结石的形成可能与长期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胆道梗阻、肠道感染、结肠息肉等病因有关。由于粪结石可能导致肠梗阻等并发症,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长期便秘
如果患者存在长期不规律排便、大便干燥等情况时,会导致水分过度吸收而形成硬便,进而导致粪便干结成块。可通过使用开塞露进行缓解,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药物改善。
2.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消化系统功能减弱,无法有效分解和排出食物残渣,从而引起便秘和粪石的形成。可以考虑应用促胃肠动力药如莫沙必利片、多潘立酮片等促进胃肠道蠕动,以改善症状。
3.胆道梗阻
胆道梗阻可能导致胆汁流动受阻,胆盐浓度降低,影响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未被充分消化的食物残渣进入肠道后,可能与胆汁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难以溶解的钙皂,进一步加重便秘,增加粪石形成的概率。针对胆道梗阻引起的便秘,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是主要治疗方法,如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等。
4.肠道感染
肠道感染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使肠道蠕动减慢,进而出现便秘的情况。长时间的便秘状态会使粪便中的水分被机体重新吸收,导致粪便干结,质地变硬,在肠道中滞留时间过长,可能会形成粪石。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肠道感染的主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诺氟沙星胶囊、盐酸环丙沙星片等。
5.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较大的息肉或伴有出血者,可因为刺激肠道黏膜而导致局部增生肥厚,继而影响到正常的排泄功能,此时可能出现便秘的现象。对于结肠息肉,内镜下摘除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例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剥离术等。
建议定期进行肛门指诊、直肠镜检以及血液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和菠菜,有助于预防便秘的发生。
66
2024-03-25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