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慢性残胃炎是怎么造成的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慢性残胃炎多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酒精滥用、焦虑或应激反应以及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所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可黏附于胃上皮细胞表面并产生毒素,导致局部炎症和损伤。持续存在时会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以减轻或消除症状,常用方案包括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
2.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抑制环氧合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降低胃黏膜防御机制,增加胃黏膜损伤风险。停用或减少非甾体抗炎药用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3.酒精滥用
酒精直接作用于胃黏膜,引起急性炎症反应,长期酗酒会导致慢性化。戒酒是关键,可通过逐渐减少饮酒量来实现,同时需要营养支持治疗。
4.焦虑或应激反应
精神因素可能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影响胃肠功能,进而诱发或加重胃肠道不适。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治疗可用于缓解压力,改善症状,例如选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进行治疗。
5.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
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吻合口狭窄、功能性出口梗阻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食物通过困难,从而引起慢性残胃炎。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内镜下扩张术的方法来进行处理,比如球囊扩张术或者探条扩张术。
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建议定期复查胃镜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66
2024-02-1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