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排便困难
由于儿童盆底肌肉发育不全或者神经功能未完善,导致控排便能力差,进而出现排便困难的情况。多表现为大便干结、排便时间延长,甚至需要辅助手段如手指协助排出。
2.肛门肿物脱出
当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时,会导致肛门处有肿块突出的现象发生。这是由于直肠黏膜和肌层分离所致。通常会感到肛门周围有一个柔软的包块,有时伴有疼痛或不适感。
3.直肠黏膜脱出
主要是因为腹内压增高,使直肠黏膜从正常位置下降,最终脱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状态。患者可能在排便时发现带有血丝的黏液样物质随着脱出物一起排出体外。
4.便秘
若患儿存在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可能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引发便秘的发生。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费力等症状。
5.下坠感
如果直肠脱垂程度较重,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作用,此时就会诱发局部下坠感。这种感觉通常出现在腹部下方,有时可伴随排便不尽的感觉。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直肠指诊、钡剂灌肠造影等检查以评估直肠和肛门的功能。治疗措施包括非手术疗法如定时排便训练、中药提肛运动等,以及手术方式如胶圈套扎法、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等。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排便习惯和症状变化,避免过度用力排便,以免加重直肠脱垂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