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儿童痢疾怎么引起的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儿童痢疾可能是由细菌感染、食物不耐受、遗传易感性、免疫功能低下或环境因素暴露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细菌感染
由于志贺菌属、沙门氏菌属等致病菌侵入肠道后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和内毒素刺激肠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和腹泻。这些细菌产生的毒素可损伤肠黏膜细胞,使其失去正常的吸收和分泌功能。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方法,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可以抑制或杀死致病菌。
2.食物不耐受
当机体摄入某些食物后出现过敏反应,引起消化系统不适,进而诱发腹泻、腹痛等症状。食物中的蛋白质分子结构类似于人体内的组织蛋白,容易被误认为是自身成分而激发免疫反应。抗组胺药物可用于缓解症状,如盐酸苯海拉明片、氯雷他定片等,但需遵医嘱使用。
3.遗传易感性
遗传易感性是指个体对某种疾病的易感程度受到基因控制,可能导致儿童对痢疾杆菌更敏感,从而增加罹患风险。遗传因素影响了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以及对某些化学物质的代谢方式。针对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适用于此类患者,包括口服补液盐散(Ⅰ)、蒙脱石散等,以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4.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无法有效抵御志贺菌等病原体入侵,导致感染机会增加。这使得肠道黏膜更容易受损,有利于痢疾杆菌定居并迅速繁殖。免疫调节剂可能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例如胸腺肽肠溶片、脾氨肽口服溶液等。
5.环境因素暴露
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卫生状况不佳,可能会增加儿童接触痢疾杆菌的机会,从而造成感染。环境中的致病菌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体内。改善卫生条件是预防的主要手段,包括饮用消毒后的自来水、食用煮熟或加热彻底的食物等。
家长平时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经充分烹饪或保存不当的食物,以减少痢疾杆菌感染的风险。必要时,建议进行血常规、粪便常规加隐血试验、霍乱弧菌培养等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
66
2024-03-15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