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急性中毒性痢疾的致病因素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急性中毒性痢疾的发病机制与志贺毒素、肠毒素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霍乱毒素、链激酶-链道酶-透明质酸酶混合物等致病因子有关,治疗需针对特定病因进行。患者应立即就医以获得适当治疗。
1.志贺毒素
志贺毒素由志贺氏菌产生并分泌入肠道,在被机体摄入后与细胞受体结合,诱导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进而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使用抗志贺毒素单克隆抗体可以中和志贺毒素,减轻其对机体的影响。
2.肠毒素大肠埃希菌
肠毒素大肠埃希菌通过产生外毒素刺激肠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分泌水和电解质,引起腹泻和其他相关症状。针对此病原体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抗生素治疗,如头孢类、氟喹诺酮类等药物可有效抑制细菌生长。
3.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是一种强效蛋白分解酶,能够穿透胃肠粘膜屏障,使组织发生坏死脱落,从而引发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氨苄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片进行抗感染治疗。
4.霍乱毒素
霍乱弧菌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复合物,能模拟腺苷酸环化酶的功能,促进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含量升高,导致剧烈的腹泻和呕吐。补液是霍乱治疗的关键措施,轻度脱水者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溶液来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5.链激酶-链道酶-透明质酸酶混合物
该混合物中的酶具有溶解结缔组织的作用,能使组织间隙积聚液体,导致水肿;同时还能破坏白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机制,加剧炎症反应。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倾向,防止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
建议定期进行粪便常规检查以及血液生化检测以评估病情变化。在诊断急性中毒性痢疾时,应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进一步受损的食物或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66
2024-03-19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