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生素治疗
心内膜炎患者需要接受广谱、足量及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通常需静脉注射至感染得到控制。心内膜炎是由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心脏内膜繁殖所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抑制或杀死致病菌,从而治疗病情。
2.心脏瓣膜置换术
若患者存在瓣膜损伤严重且无法修复时,则需要通过心脏瓣膜置换术来改善心脏功能,延长寿命。该手术旨在移除受损瓣膜并植入人工瓣膜,以恢复血流动力学平衡。对于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严重的患者而言,瓣膜置换是必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3.经皮导管消融术
经皮导管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性微创手术,在影像引导下将电极导管插入体内特定位置释放射频电流,消融异常组织。该技术可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但须谨慎操作以防感染扩散至心脏内部。若患者同时患有心内膜炎则不建议进行此手术。
4.经皮穿刺心内膜切开术
经皮穿刺心内膜切开术是在X线透视监视下利用特殊穿刺针头到达病变部位后扩张成形,然后置入相应器械完成预定任务的一种新型介入诊疗技术。本方法适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目的;但在执行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以防止继发感染。
5.心包引流术
心包引流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在X光或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进行,通过小切口插入引流管进入心包腔,持续引流出积液或气体。该措施用于缓解由心包积液引起的心脏压塞症状;由于涉及开放性操作,存在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对有活动性感染如心内膜炎者应慎用。
在心内膜炎的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饮食上宜选用易消化吸收、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补充营养的同时促进机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