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脾亢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该如何治疗?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脾亢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可以通过脾脏切除术、血小板输注、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治疗、环孢素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出现新的症状,应尽快就医。
1.脾脏切除术
脾脏切除术通常采用开放式手术或腹腔镜下微创手术的方式,在全身麻醉下移除肿大的脾脏。脾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之一,其功能包括过滤血液中的异物、储存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产生抗体。脾亢是指脾脏过度活跃导致血细胞计数异常增高的一种病理状态。通过切除过量的脾组织,可减轻或消除脾对血小板的破坏,从而改善血小板数量低下的状况。
2.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是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操作,将来自供体的正常浓度血小板悬液输给患者的过程。对于脾亢引起血小板减少且伴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急救手段。可暂时提升患者循环中血小板水平,用于控制急性出血事件。
3.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通过口服或注射给药,作用机制因药物而异,如环磷酰胺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硫唑嘌呤抑制嘌呤代谢等。这类药物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应答,降低自身免疫反应对血小板的破坏。适用于脾亢所致血小板减少伴自身免疫紊乱的患者。
4.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予,具体剂量和疗程需根据医嘱调整。该类药物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能抑制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减少脾脏对血小板的破坏。适用于脾亢引发的血小板减少伴有免疫介导炎症者。
5.环孢素治疗
环孢素主要通过口服方式给予,起始剂量依医嘱逐渐增加至稳定水平,并定期监测肾功能及电解质。环孢素为选择性T-辅助细胞活化抑制剂,可减少脾脏内T细胞数量,间接影响巨核祖细胞分化成熟过程。适用于脾亢所致血小板减少经其他治疗无效时。
在治疗脾亢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时,应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以免加重脾功能亢进。同时,建议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出血风险。
66
2024-02-27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