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病原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好发人群不同、预后不同等,患者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并根据引起的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1、发病原因不同
失血性贫血主要是由于受到外伤、手术等原因,导致血管破裂,引起的红细胞减少。而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于体内缺乏铁元素,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引起的疾病。
2、症状不同
失血性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皮肤黏膜苍白、心率增快等现象。而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苍白、头晕、耳鸣、眼花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食欲减退、身体乏力等现象。
3、治疗方式不同
失血性贫血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醋酸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而缺铁性贫血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多吃含铁的食物,比如猪肝、菠菜等。
4、好发人群不同
失血性贫血主要好发于月经量过多的女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以及痔疮出血的患者。而缺铁性贫血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孕妇、哺乳期的妇女以及生长发育期的儿童。
5、预后不同
失血性贫血患者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而缺铁性贫血患者如果能够及时补充铁元素,一般预后较好。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另外,患者可以适当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自身体质。患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适当进行运动,如骑车、打球、游泳等,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