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道损伤
尿道损伤导致黏膜破损、出血和肿胀,使细菌易于侵入并引起感染。轻度尿道损伤可通过休息和口服抗生素治疗,重度则需手术修复。
2.尿道异物
异物刺激可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增加细菌附着和繁殖的机会,从而诱发感染。处理异物后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等。
3.尿道梗阻
尿道梗阻时排尿不畅,尿液滞留于膀胱内,易滋生细菌,进而出现尿路感染的情况。对于良性病变引起的尿道梗阻,可以通过手术解除梗阻,比如经尿道膀胱镜下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球囊扩张术等。恶性肿瘤所致者,则需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
4.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可能划伤尿道黏膜,导致局部破损,有利于病原体入侵,引发尿路感染。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排石颗粒、肾石通颗粒等药物促进结石排出,必要时也可遵照医生的意见进行激光碎石术、微创手术取石等方式进行处理。
5.尿道炎
尿道炎是由淋球菌、非淋球菌等致病菌引起的尿道黏膜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尿路感染。患者可以按医嘱采用敏感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阿奇霉素或多西环素等。
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必要的。同时,应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