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婴垂直传播
当母亲患有泌尿道、肠道等部位的大肠杆菌感染时,这些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羊膜腔,导致胎儿感染。因此需要监测母体是否存在感染迹象并采取相应治疗以减少风险。
2.医院内交叉感染
如果患儿在出生后接受了医疗器械使用不当操作或者是在医院环境中接触到其他患者分泌物,则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医院内部卫生管理以及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3.接触污染物品
新生儿皮肤娇嫩脆弱,在接触污染的衣物或其他物品后易受大肠杆菌入侵引起局部皮肤炎症反应和继发性感染。为了预防此类情况发生,家长应注意定期清洁消毒孩子所处环境中的各种用品。
4.摄入被污染食物或水
食用未经充分加热杀菌处理的食物或饮用含有大肠杆菌的水源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受到侵袭而发生急性胃肠炎。对于此原因引起的感染,轻症者可遵医嘱服用蒙脱石散、盐酸小檗碱片等药物进行止泻治疗;重症者则需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以防脱水。
5.免疫功能低下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无法有效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此时若存在大肠杆菌感染源,则极易发生感染。针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新生儿,应特别关注其周围环境卫生状况,并注意营养均衡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新生儿感染大肠杆菌肺炎时,建议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胸部X线检查等。同时,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