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轮状病毒肠炎是什么类传染病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轮状病毒肠炎属于乙类传染病。该疾病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食物、水和密切接触传播。患者可能出现腹泻、呕吐和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治疗通常包括补液和纠正电解质失衡,重症病例可能需要住院观察。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主要措施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肠炎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该病毒主要侵犯小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导致细胞损伤脱落,影响肠道吸收功能,引发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轮状病毒肠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腹痛以及发热等,其中腹泻最为突出,每日排便次数可达数次至十多次不等,粪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
针对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可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或血清抗体检测。此外,医生还可能会采集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轮状病毒。轮状病毒肠炎一般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可在一周内痊愈。对于轻度脱水的患者,可给予口服补液盐溶液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重症或有并发症者需及时就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静脉输液治疗。
轮状病毒肠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应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如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公共场所用餐前后要保持手部卫生。同时,均衡饮食,适量摄入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减少胃肠负担,促进恢复。
66
2024-02-0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