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硬下疳
硬下疳是梅毒感染初期的特征性表现,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皮肤和黏膜损害。梅毒螺旋体通过血液传播到全身各处,包括外生殖器等部位。硬下疳通常出现在无防护的伤口接触后约4-6周,最初表现为小而坚硬的圆形结节,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不愈合。
2.口腔黏膜红斑
梅毒螺旋体在体内繁殖时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炎症细胞聚集并释放炎症介质,从而引发口腔黏膜红斑。口腔黏膜红斑通常出现在硬下疳附近或其他皮肤受损区域,可能伴有轻微疼痛或灼热感。
3.口腔覆盖灰白色薄膜
当梅毒螺旋体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口腔内大量繁殖时,可能会形成一层灰白色的假膜覆盖在病变表面。这种假膜常出现在硬下疳破损后的几天内,在舌头、牙龈或颊部出现。
4.杨梅样舌
杨梅样舌是晚期梅毒的一种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梅毒螺旋体侵犯了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使患者出现了神经衰弱的症状,进而影响到了患者的消化功能,导致舌乳头萎缩,舌头表面变得光滑且呈紫红色。杨梅样舌多见于梅毒病程较长的患者,主要集中在舌头中部。
5.口腔金属味
梅毒螺旋体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或其对口腔黏膜的直接毒性作用可能导致口腔感觉异常,出现金属味觉。口腔金属味往往描述为口腔中持久的铜臭味,与进食无关,可能是梅毒进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
针对梅毒嘴唇溃疡等症状,建议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等检测以确认诊断。治疗通常采用苄星青霉素或多西环素等抗生素。患者应定期监测病情变化,遵循医嘱完成整个疗程。同时,个人卫生习惯如避免共用牙刷、毛巾等个人用品以及保持固定性伴侣也是预防梅毒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