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频
尿路感染时炎症刺激膀胱壁,导致膀胱敏感性增加,容量减少,进而出现尿频的症状。尿频主要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尤其是夜间醒来排尿次数明显增多。
2.尿急
由于病原体侵入泌尿系统后会引发免疫反应和局部黏膜水肿,使膀胱受到刺激而发生痉挛,从而引起尿急的现象。尿急通常伴有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控制,有时伴随尿失禁的情况。
3.尿痛
当细菌产生的毒素或其他代谢产物侵犯神经末梢时,会导致尿道黏膜上皮充血、水肿甚至坏死,产生疼痛的感觉。尿痛常表现为刺痛或烧灼感,多在排尿时出现,严重者可呈持续性。
4.下腹痛
若患者存在尿路感染,此时炎症因子可能会刺激到输尿管以及肾脏组织,诱发下腹部疼痛。下腹痛可能为阵发性绞痛,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剧烈疼痛不等,可能放射至腰部或会阴部。
5.尿道灼热感
尿路感染时,致病菌产生的毒素和代谢物会刺激尿道黏膜,引起尿道黏膜充血、水肿,导致尿道敏感度增高,从而出现尿道灼热感。这种感觉通常在排尿时更为明显,可能是轻微的灼热感,也可能是严重的刺痛感。
针对女性轻微尿路感染的症状,建议进行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以确诊。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如口服头孢克肟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患者平时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同时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促进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