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甲状腺癌术后放疗是怎摸回事

李帆 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甲状腺癌术后放疗通过碘-131治疗辐射暴露、手术创伤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放射线诱导基因突变、长期碘缺乏或碘过剩、遗传易感性等机制作用于病变区域。该措施旨在杀灭残留癌细胞,预防复发和远处转移,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1.碘-131治疗辐射暴露
碘-131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释放β射线和少量γ射线。β射线具有较长的射程,可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一定的电离辐射损伤。为减少辐射剂量,可以缩短碘-131治疗时间、使用低剂量碘-131或分次给药。
2.手术创伤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
手术创伤会导致局部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引起局部水肿、充血等现象,进而影响甲状腺功能恢复。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主要有表皮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等,能加速细胞增殖分化,缩短伤口愈合周期。
3.放射线诱导基因突变
放射线能够干扰DNA分子结构,导致其发生断裂或碱基替换等异常改变,引起基因表达异常,从而诱发肿瘤的发生。针对放射线诱导的基因突变,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其中靶向治疗常用药物有厄洛替尼、吉非替尼等;免疫治疗常用药物有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
4.长期碘缺乏或碘过剩
长期碘缺乏或碘过剩可能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继而增加甲状腺肿大和结节形成的风险,进一步发展为甲状腺癌。对于碘缺乏所致的甲状腺癌,可通过食用加碘盐或服用含碘制剂进行补充。对于碘过剩所致者,则需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高碘食物摄入量。
5.遗传易感性
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增加特定基因突变的风险来增加患甲状腺癌的可能性。由于遗传原因引起的甲状腺癌风险增加通常无法预防,但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和B超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有利于身体健康。
66
2024-02-18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