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热
儿童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在病原体刺激下,免疫系统会释放炎症因子来对抗感染。这些炎症因子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进而引发发热。发热通常出现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可能伴有出汗和食欲减退等症状。
2.头痛
由于伤寒沙门氏菌侵入血液循环后产生内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脑血管痉挛,此时可能会出现头痛的症状。头痛一般位于额头或两侧太阳穴区域,有时可呈持续性钝痛。
3.腹痛
当伤寒杆菌随血液循环扩散至肠道淋巴组织时,会引起肠壁充血、水肿以及坏死脱落等现象,从而诱发腹痛的发生。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绞痛,也可呈持续性钝痛,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
4.腹泻
伤寒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可直接损害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使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进而引起腹泻。腹泻常发生在病程的第二周,大便次数增多,但无里急后重感,粪便呈水样或稀糊状。
5.表情淡漠
伤寒病程中,患者处于长期高热状态,身体消耗较大,可能导致大脑供氧不足,从而表现出表情淡漠的现象。表情淡漠是伤寒晚期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除此外还可表现为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
针对上述症状,可以进行血常规、肥达试验、骨髓培养等检测以确认是否存在伤寒感染。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如遵医嘱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在诊断或疑似伤寒感染的情况下,应严格隔离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