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检查、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检查、肝功能检查等。
1、血常规检查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多种因素而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会出现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计数减少的情况。
2、骨髓穿刺检查
骨髓穿刺检查是采取骨髓液体进行检验的一种方法,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且可以判断骨髓中的造血组织是否减少,从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3、免疫学检查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进行免疫学检查时,会出现T细胞增高的情况,并且会伴随淋巴细胞减少的现象。
4、血小板检查
血小板检查是通过抽血化验的方式进行检查,可以判断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如果血小板数量减少,可能会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5、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抽血化验的方式进行检查,可以判断肝脏的合成功能是否正常,并且可以判断肝脏是否存在损伤的情况。如果出现肝功能损伤的情况,可能会导致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计数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酚磺乙胺片、氨基己酸片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也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期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