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肌酶学检查、实验室检查。
1、临床症状
心肌缺血是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引起的。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身体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而且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的情况,可能考虑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心电图检查
患者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心血管内科,通过心电图检查的方式进行诊断。如果心电图检查时,显示心肌缺血的情况,可能是有症状性心肌缺血。
3、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主要是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械,从患者的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进入冠状动脉,然后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从而判断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堵塞等情况。如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50%,可以诊断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4、心肌酶学检查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肌酶学检查一般也会出现异常的情况,比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则考虑是有症状性心肌缺血。
5、实验室检查
患者还可以配合医生进行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血糖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如果检查结果存在异常,也可能是有症状性心肌缺血。
如果患者出现了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防止血栓形成。同时患者还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