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婴垂直传播
当母亲感染巨球病毒时,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宫内感染。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进行巨球病毒检测和抗病毒药物预防。
2.免疫功能低下
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或发育不全,无法有效抵御巨球病毒感染。针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可考虑使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3.皮肤黏膜接触
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如唾液、尿液、乳汁等,易感者可能被感染。对于有皮肤或黏膜损伤的患者,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以减少感染风险。
4.血液制品输入
输入受污染的血液或其他血制品可能导致巨球病毒感染。在接受输血前,应确保所用血液经过严格的筛查,以防止潜在的风险。
5.器官移植
接受来自感染者的器官或组织可能会将巨球病毒感染传递给接收者。对准备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需评估其是否为巨球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建议定期监测巨球病毒感染指标,如巨球病毒DNA水平。必要时,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更昔洛韦胶囊、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