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细菌学检查留取尿液标本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尿液的选择、尿液的存放时间、尿液的量、尿液的酸碱度、尿液的成分等。
1、尿液的选择
在进行尿液细菌学检查时,需要选择新鲜的尿液,也需要选择中段的尿液,此时尿液中的细菌含量比较少,检查结果相对比较准确。
2、尿液的存放时间
存放尿液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2小时,否则会导致尿液中的细菌大量滋生,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3、尿液的量
在进行尿液细菌学检查时,需要留取足够的尿液,避免尿液量过少,以免导致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等数量减少,影响检查结果。
4、尿液的酸碱度
在进行尿液细菌学检查时,需要保持尿液的酸碱度在5.5-7.5之间,最好不要过低也不要过高,过低可能会导致尿液中的酸性物质含量上升,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过高可能会导致尿液中的碱性物质含量上升,影响检查结果。
5、尿液的成分
在进行尿细菌学检查时,需要检查尿液中是否含有细菌、白细胞、尿蛋白等成分。如果尿液中含有细菌、白细胞、尿蛋白等成分,会导致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在进行尿细菌学检查时,需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以免操作不当,影响检查结果。如果检查结果出现了异常的情况,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