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结直肠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结直肠血管瘤的介入治疗可以采用经皮穿刺栓塞术、经腹腔镜栓塞术、经肛门栓塞术、经皮经肝栓塞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方法进行。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病情。
1.经皮穿刺栓塞术
经皮穿刺栓塞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在影像引导下将微导管插入病变处,然后注入栓塞剂如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等来阻断血流。此措施通过减少异常出血量来控制结直肠血管瘤引起的出血。使用栓塞材料永久性地封闭受损血管,从而达到长期止血效果。
2.经腹腔镜栓塞术
经腹腔镜栓塞术是在全身麻醉下执行的一种微创手术,需要使用特殊工具和技术进入腹腔并找到目标血管进行栓塞。该方法适合复杂或难以定位的结直肠血管瘤患者。它提供更直观的视野和更好的操作可控性,有助于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
3.经肛门栓塞术
经肛门栓塞术是利用特制器械从肛门进入肠道内部进行栓塞治疗的一种方式;需在全麻或局麻下完成。对于位于远端结肠或直肠区域且无法经口入路者适用。可有效控制上述区域内小型血管瘤所致之急性出血事件。
4.经皮经肝栓塞术
经皮经肝栓塞术通常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利用穿刺针穿过皮肤进入肝脏,然后插入导管至目标血管进行栓塞。该措施可用于治疗结直肠血管瘤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通过阻断血流通路达到止血目的,并能保护周围脏器不受损伤。
5.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是一种介入放射学技术,在X光机监视下,医生会从颈部插管到肝门静脉系统中建立一条人工通路,并植入支架以减轻门脉高压症引起的相关并发症。该措施适用于治疗由门脉高压导致的结直肠血管瘤破裂出血。该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门脉压力,减少出血风险。
在接受结直肠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期间,应遵循医嘱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病情恢复。
66
2024-04-15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