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腔隙性脑梗塞是什么血管梗塞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深穿支微小动脉梗塞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通常由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引起。
腔隙性脑梗塞是由于深穿支微小动脉如豆纹动脉、丘脑膝状体动脉、大脑前动脉分支、脊髓前动脉等发生闭塞,导致其供应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坏死的一种病变。这些动脉主要负责为大脑皮层下白质区域供血,当其发生堵塞时,会导致该区域的血液供应中断,从而引发脑细胞死亡。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可能包括运动障碍、感觉异常、言语不清、吞咽困难以及认知功能下降等。由于脑部不同部位受损的程度和范围不同,具体表现也有所差异。
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主要检查项目包括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MRI可显示脑内微小梗塞灶的位置和大小,CT则能快速排除急性大块梗塞的存在,PET有助于评估脑代谢状态。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治疗和降纤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对于存在卒中风险因素者,需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水平,预防二次发作。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并控制好血压、血糖,以减少腔隙性脑梗塞的风险。建议均衡饮食,避免高盐、高脂食物,同时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66
2024-02-0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