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继发于脑垂体功能减退
由于下丘脑分泌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刺激垂体前叶分泌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进而影响睾丸间质细胞产生双氢睾酮和雄激素结合蛋白,导致睾丸发育不全。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亮丙瑞林、曲普瑞林等药物进行治疗。
2.遗传性隐睾症
遗传性隐睾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导致睾丸无法正常下降至阴囊。这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有关,如克氏综合征。手术矫正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3.慢性附睾炎
慢性附睾炎由急性附睾炎演变而来,也可能无明确急性期,病变主要发生在附睾,部分病人伴有输精管肿胀,可形成脓肿。炎症持续存在时会导致附睾组织纤维化,引起附睾管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影响精子运输,导致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抗生素治疗是首选方法,常用药物有头孢地尼、左氧氟沙星等。
4.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是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的异常扩张、伸长和迂曲,可导致局部温度升高和血液微循环障碍,使睾丸组织缺氧、代谢废物蓄积,久之则影响精子发生,造成精子活力降低。轻度精索静脉曲张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来缓解,如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站立等;重度者需考虑手术治疗,如经腹股沟途径精索静脉结扎术。
5.睾丸扭转
睾丸扭转多见于青少年,左侧常见,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精索过长、提睾肌过度活动等因素有关。当精索突然旋转超过180°时,就会导致精索血管受压,引起睾丸血流供应中断,进一步发展为缺血性坏死。确诊后应立即行患侧睾丸复位固定术,以恢复睾丸血供并防止再次发生扭转。
建议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针对男性健康的相关检查,如内分泌检查、生殖系统超声波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也有助于维护男性的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