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指下肢动脉壁内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的病变,是由于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疾病因素导致的下肢动脉管壁增厚、硬化和狭窄。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高胆固醇血症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逐渐积聚并形成斑块。此外,炎症反应加剧了斑块的发展,促进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以及巨噬细胞吞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现象称为“泡沫细胞”形成。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小腿肌肉疼痛或无力,休息片刻可缓解。长期未控制的病情会导致持续性静息痛、皮肤苍白或蓝色、足部溃疡甚至坏疽。
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生化分析和全血计数以评估血脂水平和是否存在贫血。超声心动图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大血管结构,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则能详细观察下肢动脉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预防血栓形成。对于严重的下肢动脉狭窄,经皮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可能是必要的。
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特别是有家族史者。均衡饮食,避免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同时适量运动,保持理想体重,也有助于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66
2024-01-03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