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是胆道蛔虫病?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胆道蛔虫病是由于蛔虫进入胆管引起的急性胆管炎、胆绞痛和黄疸等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胆道蛔虫病是由蛔虫幼虫移行至胆管所导致的。蛔虫成虫可引起肠梗阻,当其死亡时,虫体分解产生的异体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E,后者与肥大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并释放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形成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此外,死蛔虫及其代谢产物会堵塞胆道,引发胆汁淤积和胆道压力增高,进而诱发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疼痛通常集中在右上腹部,有时可放射至背部或右肩。持续时间不一,可能为数分钟到数小时,发作间歇期无明显不适。
诊断胆道蛔虫病的主要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以及实验室检测如血常规和肝功能测试。超声检查可见胆管内强回声团伴移动,有助于确定结石位置;CT扫描则能显示胆管扩张和结石存在。对于胆道蛔虫病的治疗,首先需要解痉止痛,常用药物有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其次,还需要使用驱虫药,如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如果出现并发症,则需手术治疗,如胆总管切开取虫术。
患者应避免食用未经彻底煮熟的食物,以减少蛔虫感染的风险。定期体检也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66
2024-03-07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