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耳后大骨穴
患者通常采取仰卧位,医生会使用消毒后的毫针,在穴位处进行直刺。此穴位位于耳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的中点上方凹陷处,刺激此处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面部肌肉紧张。
2.下关穴
取穴时,患者正坐位或仰卧位,当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处即是本穴所在位置。用指腹按压此处即可找到准确位置。然后医生会用毫针直刺0.5~0.8寸。此穴属足阳明胃经腧穴、下关穴位于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具有祛风清热的作用,主治口眼斜、牙关紧闭等症状。
3.地仓穴
患者一般取坐位或者仰卧位,医生会使用毫针垂直于皮肤表面刺入穴位内,留针30分钟左右。地仓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部,眼角外侧0.4寸的位置,能够辅助改善面神经麻痹导致的嘴巴歪斜、流涎不止等情况。
4.颊车穴
患者取坐位姿势,医生会使用毫针快速进针至皮下组织层,再沿颊肌纤维方向向后下方平刺0.5-0.8寸深。此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位于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处,通过针灸此穴能起到疏通气血、消肿止痛的功效,从而缓解因外伤引起的局部软组织损伤以及疼痛等问题。
5.迎香穴
患者取坐位姿势,医生会使用毫针快速进针至皮下组织层,再沿颊肌纤维方向向后下方平刺0.5-0.8寸深。此穴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处,通过针灸此穴能起到疏散风邪、通利鼻窍的功效,从而缓解因外感风寒引起的鼻塞不通、嗅觉减退等问题。
在接受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时,应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操作,以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此外,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过度劳累,以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