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的患者出现肾性贫血的情况,一般是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红细胞寿命缩短、红细胞破坏过多、铁元素摄入不足等原因所致。
1、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活性糖蛋白,主要作用是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慢性肾炎的患者由于肾功能下降,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血液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从而出现贫血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碳酸钙等药物进行治疗。
2、红细胞寿命缩短
慢性肾炎的患者由于肾功能下降,导致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从而出现红细胞寿命缩短的情况,也会导致贫血的发生。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12、叶酸等药物进行治疗。
3、红细胞破坏过多
慢性肾炎的患者由于肾小球受到损伤,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红细胞的寿命缩短,也会导致贫血的发生。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如、等,可以抑制免疫反应,改善贫血的情况。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4、铁元素摄入不足
慢性肾炎的患者由于肾功能下降,导致肾脏对于铁元素的排泄减少,从而导致体内铁元素摄入不足,也会引起贫血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药物进行治疗。饮食上可以适当进食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等。
5、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炎的患者如果不积极进行治疗,会导致肾脏损伤加重,从而引起肾功能不全,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出现贫血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氢钠、乳酸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方式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