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下降的原因?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下降可能是由免疫介导炎症、高血压肾脏损伤、高尿酸血症肾病、糖尿病肾病、多囊肾等病因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和管理。
1.免疫介导炎症
免疫介导性肾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肾组织损伤,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入侵,进而引起肾功能受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2.高血压肾脏损伤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和肾实质损害,进一步发展为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患者需要遵医嘱服用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降压药来控制血压水平。
3.高尿酸血症肾病
高尿酸血症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尿酸浓度增高,尿酸结晶沉积于肾组织中,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损伤,进而影响肾功能。患者应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富含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同时配合医生意见口服别嘌醇片、非布司他片等降低尿酸药物进行治疗。
4.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因为血糖过高导致微血管病变,使肾小球过滤功能逐渐丧失。患者可以遵照医生指导使用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等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
5.多囊肾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以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生长形成大小不一的囊泡为主要特征,随着病情进展,囊肿会压迫正常的肾组织,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对于存在明显临床症状且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囊液抽吸并囊腔内注射硬化剂治疗,也可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的方式进行处理。
针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下降的情况,建议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和尿素氮水平。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肾脏负担。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66
2024-02-29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